中心曾伟副教授主讲第167期“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24-03-29 阅读次数:

2024年3月27日,中心曾伟副教授在鉴知楼一层报告厅做了题为《平民何以入史——读<清史稿·吴伯宗传>》。中心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由贾登红老师主持。

在选题缘起上,曾老师首先以《清史稿·吴伯宗传》为中心,讲述了清代康熙年间稷山县一位普通平民,历经十余年,走遍十余省,寻回两位失踪的弟弟,最终感动康熙皇帝并予以赐匾旌表的故事。其次,围绕着这一传记资料来源进行考察,并通过对相关诗文的分析,探究吴氏寻弟涵盖的省份,以及进入东北关外的路线,并对诗文对义民事迹的叙述方式予以考究。接着,对吴伯宗寻弟事迹何以进入康熙皇帝视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康熙晚年朝廷政局,将吴伯宗旌表义民的事实,置于大历史的背景下进行深入解读。最后,对民国初年,稷山县知事郭象蒙为义民吴伯宗树碑立像的事迹予以考察,指出地方政府在挖掘地方文化,教化民众等方面的努力。

在与谈环节,张俊峰老师肯定了这个选题的重要性,强调微观史写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历史学本位;李嘎老师就平民研究中资料挖掘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常利兵老师指出应该对寻亲故事本身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深入挖掘;郭心钢老师指出要对故事中“义民”实质予以定位和考察。曾老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回应,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二审:曾伟

三审:常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