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经历:
李嘎,男,1979年7月生,山东邹平人,历史学博士(历史地理学专业),教授。1998年9月—2002年7月在烟台师范学院(今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系读本科。2002年9月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读硕士,师从安介生教授,2005年1月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提前攻博”,师从葛剑雄教授,2008年6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历史地理学专业)。2008年7月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工作至今。2013年5月—7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分别赴日本东洋文库、台湾“中研院”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访问。
二、研究旨趣:
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城市史、环境史方向的研究工作,兼涉历史政治地理、历史交通地理。目前正着手开展水患语境下华北城市环境史研究、明清民国时期山西治所城市研究、山东半岛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等。
三、发表论文:
1. 《北魏崔猷墓志及相关问题》(独撰),《考古》2007年第1期,第70—78页,1.2万字。
2. 《雍正十一年王士俊巡东与山东政区改革》(独撰),《历史地理》第22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8—110页,1.4万字。
3. 《河患与官方应对:康雍乾时期的山东小清河治理及启示》(独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辑,第56—66页,1.3万字。
4. 《青州城历史城市地理的初步研究——以广县城与广固城为研究重心》(第一作者), 《管子学刊》2007年第2期,第112—116页,0.6万字。
5. 《康熙年间小清河两次整治行为初探》(独撰),《滨州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 年第1期,第73—76页,0.6万字。
6. 《明清民国时期运河城市济宁的园林绿地系统》(独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4—37、41页,0.8万字。
7. 《青州城市历史地理初步研究》(独撰),《历史地理》第24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74—192页,2.2万字。
8. 《从青州到济南:宋至明初山东半岛中心城市转移研究——一项城市比较视角的考察》(独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4辑,第92—104页,1.7万字。
9. 《南北朝时期济南城市变迁考论——基于城市行政等级与职能作用的考察》(独撰),《史林》2011年第2期,第1—10页,1.2万字。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 《“罔恤邻封”:北方丰水区的水利纷争与地域社会——以清前中期山东小清河中游沿线为例》(独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第62—72页,1.6万字。
11. 《潍县城:晚清民国时期一个区域性大都会的城市地域结构(1904-1937年)》(独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辑,第100—114页,2.1万字。
12. 《关系千万重:明代以降吕梁山东麓三城的洪水灾害与城市水环境》(独撰),《史林》2012年第2期,第1—12页,1.7万字。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
13. 《明清时期山西的城市洪灾及其防治》(独撰),《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6期,第55—62页,1.3万字。
14. 《雍正年间晋北地区的政区改革与行政经营——以新设朔平府为例》(第一作者),《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67—71页,1万字。
15. 《边方有警:蒙古掠晋与明代山西的筑城高潮》(独撰),《明代研究》(台湾)第21期,2013年12月,第31—74页,3.6万字。
16. 《旱域水潦:明清黄土高原的城市水患与拒水之策——基于山西10座典型城市的考察》(独撰),《史林》2013年第5期,第1—13页,1.8万字。
17. 《从环境史角度开展城市洪灾史研究》(独撰),《山西日报》2013年6月4日C02版,0.2万字。
18. 《水患与山西荣河、河津二城的迁移——一项长时段视野下的过程研究》(独撰),《历史地理》第32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9—47页,2.2万字。
19. 《大小有别:共时性视角下介休聚落规模差异性研究——基于1924年村落人口资料的讨论》(独撰),行龙、徐杰舜主编:《人类学与黄土文明》,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418—433页,1.9万字。
20. 《<汾阳西陈家庄乡土志>的文本特点与史料价值》(第一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第110—113页,0.6万字。
21. 《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崞县治所的迁移——基于地域历史的长时段研究》(独撰),《历史地理》第37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05—123页,2.3万字。
22. 《海子边:明清民国时期太原城内的一处滨水空间(1436—1937年)》(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年第2辑,第125—138页,2.2万字。
23. 《冯夷为患:明代以来陕西黄土高原地带的城市水患与防治》(独撰),《社会史研究》第5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54—202页,4.3万字。
24. 《凤翔东湖:明代以降黄土高原一处城市水域的景观营建与日常生活》(独撰),《灾害与历史》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47—189页,4.1万字。
25. 《稳定的架构:明清民国时期博山城的城市地域结构》(独撰),《中国方舆研究》第1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120—150页,3.5万字。
26. 《明清民国时期镇的名实与类型再考察——以山西泽潞地区为例》,(第二作者),《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第62—66页,1.0万字。
27. 《阳阿城地望考析》(第一作者),《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期,第92—95页,0.7万字。
28. 《明代山东海疆卫所城市的选址与历史结局——兼论该类城市在山东半岛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独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146—158页,2.1万字。
29. 《滹沱的挑战与景观塑造:明清束鹿县城的洪水灾难与洪涝适应性景观》(独撰),《史林》2020年第5期,第30—41、55页,1.9万字。
30. 《旱域清泓:明清山西城市中的自然水域与社会利用——基于11座典型城市的考察》(独撰),《社会史研究》第8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月,第71—122页,4.2万字。
31. 《当代中国城市水利史研究述评》(第二作者),《社会史研究》第8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月,第258—284页,2.4万字。
32. 《刻画三晋之“美”:安介生先生的山西景观环境史研究》(独撰),《学术评论》2020年第6期,第16—22页,0.6万字。
四、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级项目
1. 《明清民国时期山西治所城市研究(1368—1937年)》,主持,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ZS126 )。进行中。
2. 《环境史视野下华北区的洪水灾害与城市水环境研究(1368-1949)》,主持,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S073)。已结项。
3. 《中国东部“城镇密集区”的历史地理回归——基于山东半岛区域的考察》,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10YJC770045)。已结项。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4. 主持第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245)。已结项。
5. 主持第4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10491628)。已结项。
省级项目及横向项目
6. 《旱域清泓:明清民国时期山陕黄土高原城市中的自然水域研究》,主持,2017年度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7309)。已结项。
7. 《堡墙内外:明代以降晋北长城边堡聚落形态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主持,2020年度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项目。进行中。
8. 《山西城市史丛书——太原城市史》,主持,2020年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01020220090107)。进行中。
五、获奖:
1. 论文《关系千万重:明代以降吕梁山东麓三城的洪水灾害与城市水环境》获山西省第八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 论文《青州城市历史地理初步研究》获山西省第七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优秀奖。
3. 论文《南北朝时期济南城市变迁考论——基于城市行政等级与职能作用的考察》获2011年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4. 论文《关系千万重:明代以降吕梁山东麓三城的洪水灾害与城市水环境》获2012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奖。
5. 著作《旱域水潦:水患语境下山陕黄土高原城市环境史研究(1368-1979年》获2019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六、著作、古籍整理、教材:
1.《旱域水潦:水患语境下山陕黄土高原城市环境史研究(1368—1979年)》,商务印书馆,2019年9月。独著。全书38万字。
2.《古道悠悠:明清民国时期的晋城交通与沿线聚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独著。全书共25万字。
3.《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与安介生先生、姜建国博士合著,本人排名第2。全书共23.8万字。
4.《和顺县志》(古籍整理),商务印书馆,2015年11月。独立点校其中的康熙《和顺县志》,共13万字。
5.《<中国近现代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文科考研辅导丛书),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编著者共3人,本人排名第一。全书共22.9万字。
【以上信息截止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