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龙
行龙

行龙,男,1958年11月出生,山西新绛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曾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山西省历史学会会长。社会兼职中国史学会理事,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委员等。山西省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社会史的研究与教学。在学术研究上,经历了社会史、区域社会史、人口资源环境史、集体化时代社会研究等几个阶段。合著《中国近代社会史》(乔志强主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一书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社会史的理论体系,被学界称为社会史“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操作的第一步”,“具有划时代的学术意义”。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基本确立社会史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的学术转向和“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学术理念,推进中国社会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对华北农村、山西区域社会的研究成果突出,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区域社会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8年底,由乔志强主编、行龙副主编的《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学界称为“此书堪称一部系统完整的社会史著作”,“全书史料之丰富、分析之细腻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成为国内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主编《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被称为“代表了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方向”,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走向田野与社会》(三联书店2008年版)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史研究20年来探索前行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史研究走向本土化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在教学实践上,1993年9月合作完成的“建设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荣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研究完成“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社会:十年来培养社会史研究生的思想与实践”,于2003年9月荣获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11月,主讲《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8月,带头建立的“区域社会史导论”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在教材的编写上,与李文海先生合作《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被列为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书系;合著《中国近代社会史》被国内诸多高校列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并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正主持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国近代社会史概论》的编写。2010年所指导的博士生胡英泽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自1988年首次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至今,已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四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多项省级项目,两项国际合作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10余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近代中国》(Modern Chin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附:个人简历

就学经历

1979.09-1982.07  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

1982.09-1985.07  山西大学历史系,硕士

1995.09-1998.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

2000.06-2002.03  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1985.08-1986.09  山西大学历史系助教

1986.09-1991.07  山西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1.09-1994.08  山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4.09-至今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

2000.07-至今  山西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著作(含主编、参编、合著):

1、《中国近代社会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台湾南天书局1998年(繁体本)

2、《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台湾南天书局1998年(繁体本)。

3、《中国近代社会史论纲》(合著),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10月。

4、《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副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5、《近代山西社会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6、《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与李文海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7、《山大往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8、《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主编),中华书局2002年3月。

9、《山西大学百年纪事》(主编),中华书局2002年4月。

10、《山西大学堂》(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11、《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

12、《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主编),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

13、《中国近代史新编(修订版)》(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14、《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15、《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山西社会》(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16、《走向田野与社会》,三联书店(北京)2007年12月。

17、《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18、《人口志》(行 龙、毕 苑),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5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9、《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0、《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史研究第一辑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1、《阅档读史——北方农村的集体化时代》(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22、《山西水利社会史》(社会史研究第二辑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3、《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研究》(社会史研究第三辑 主编)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24、《风华正茂——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20年》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版

25、《回望集体化:山西农村社会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14年7月版

26、《人类学与黄土文明》(行龙、徐杰舜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27、《沁河风韵系列丛书》(主编 共31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版

28、《流风余韵沁两岸》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版

29、《社会史研究》第四辑(主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4月版

30、《山大往事》(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4月版

31、《教研相长七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第二版)

行龙主编《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

行龙主编《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第二版)

行龙主编《集体化时代的山西农村社会研究》

行龙主编、郭永平副主编《在田野中发现历史——学生田野调查报告(永济篇)》

行龙著《山西区域社会史十五讲》

胡英泽、张俊峰主编《区域社会史研究读本》

32、《社会史研究》(第五辑)主编, 商务印书馆2018年7月版

33、《田野·社会丛书》第二辑(主编)六部,商务印书馆2018年7月版:

行  龙:《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

胡英泽:《凿井而饮:明清以来黄土高原的生活用水与节水》

张俊峰:《泉域社会:对明清以来山西环境史的一种解读》

苏泽龙:《晋祠稻米: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

周  亚:《晋南龙祠:黄土高原一个水利社区的结构与变迁》

李  麒:《社会变革时期的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y市法院1950——1956年民事档案实证研究》

34、《社会史研究》(第六辑)主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35、《社会史研究》(第七、八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36、《社会史研究》(第九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发表论文:

1986-1989

1、《略论山西近代人口相对过剩问题》,《山西大学学报》1986年3期。

2、《山西近代人口高性比例及其后果》,《人口研究》1986年5期。

3、《社会史和相邻学科》(乔志强、行龙),《理论信息报》1986年12月6日。

4、《清末乡土志的史料价值》,山西地方志通讯1987年1期。

5、《孙中山与中国近代人口问题》,《运城师专学报》1987年3期。

6、《国外社会史研究》,《史学情报》1987年2期。

7、《略论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山西大学学报1987年4期。

8、《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中国人口史》,《光明日报》1987年11月11日。

9、《近年来中国人口史研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9期。

10、《二战以来国外人口史研究及其现状》,《人口研究》1988年1期。

11、《中国近代人口分布及其流迁》,《史学月刊》1988年3期。

12、《中国近代人口发展述略》,《北方论丛》1988年4期。

13、《历史学者的奉献》,《山西日报》,1988年9月5日。

14、《清末户口调查及反调查风潮》,《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4期。

15、《中国人口史研究刍议》,《人口研究》1988年6期。

16、《我看史学危机问题》,《山西日报》1988年2月22日。

17、《辛亥革命前夕的妇女运动》,《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3期。

18、《略论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近代史研究》1989年1期。

19、《中国近代人口史论纲》,《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2期。

20、《中国近代的人口问题》,《人民日报》1989年5月29日。

21、《从“两种生产”看中国近代农民起义》,《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3期。

22、《中国近代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历史教学》1989年11期。

23、《应当加强中国人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7期。

24、《人口城市化与中国的近代化》,《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5期。

1990-1999

25、《社会史与人口史》,《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3期。

26、《太平天国革命前后江南地区的人口变动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2期

27、《清末民初婚姻生活中的新潮》,《近代史研究》1991年3期。

28、《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学术季刊》1991年4期。

29、《近代化过程中中西人口问题之比较考察》,《世界历史》1992年4期。

30、《辛亥革命前夕的人口状况》,《历史研究》1992年1期。收入刘渶渶主编《辛亥革命新论》,湖南出版社1996年7月版。

31、《人口问题与近代中国社会》,《首届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2、《太平天国前后安徽的人口变动》,《历史地理》第12辑。

33、《人口压力与清中叶社会矛盾》,《中国史研究》1992年4期。

34、《清代四川人口发展的历史特征》,《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4期。

35、《孙中山人口思想评析》,《山西大学学报》1993年2期。

36、《近五年来中国人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12期。

37、《近代中国人口压力的教训》,《北京日报》1993年7月21日。

38、《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刍论——兼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乔志强、行龙),《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2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9、《中国人口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读<简明中国移民史>》,《出版广场》1995年第4期。

40、《社会史研究建言》(乔志强、行龙),《社会史研究通讯》创刊号。

41、《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人口思想的核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5期。

42、《竹枝词林巨制》,《中华读书报》1998年6月20日。

43、《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山西大学学报》1998年3期。

44、《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史林》1998年3期。收入李禹杰主编《区域 社会 文化“区域社会比较“国际学术研讨论集》重庆出版社2000年8月版

45、《深入剖析上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清史研究》1998年4期。

46、《人口流动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研究述评》,《清史研究》1998年4期。

47、《新史学的总体史追求》,《学习与探索》1999年1期。

48、《中国社会史研究建言》,《社会史研究通讯》1999年1期。

49、《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清史研究》1999年4期。

2000-2009

50、《乔志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山西文史资料》2000年11期。

51、《左宗棠经营西北》,《光明日报》2000年6月30日。

52、《近代华北农村人口消长及其流迁》,《历史研究》2000年4期。

53、《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6期。

54、《秧歌里的世界——兼论民俗文献与中国社会史研究》(行龙、毕苑),《民俗研究》2001年3期。

55、《也谈社会史的“专史说”与“范式说”》,《光明日报》2001年7月3日。

56、《谈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9期。

57、《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8、《开展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6期。

59、《要重视从社会史角度研究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光明日报》2001年12月4日。

60、《山西大学校史三题》,《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2期。

61、《岑春煊与山西大学的创立》,《光明日报》2002年4月7日。

62、《五月八日——山西大学校庆日的由来》,《光明日报》2002年4月10日。

63、《邓初民——新中国首任山大校长》,《光明日报》2002年4月12日。

64、《构造开放的人文精神》,《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6期。

65、《从迎神赛社看近代山西民教冲突》(行龙、赵英霞),《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66、《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四个问题》,《山西日报》2003年12月2日。

66、《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新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67、《社会史与经济史》,《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4期。

68、《修纂清史正当时》,《山西日报》2004年7月6日。

68、《一部重要的社会史资料》,《山西日报》2004年12月14日。

69、《近代山西集市数量、分布及其变迁 中国经济史研究》(行龙、张万寿),《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2期。

70、《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山西明清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4期,收入《黄河文化论坛》第13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71、《从社会史角度研究晋商与地方社会》,《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1期。

72、《怀才不遇:内地乡绅刘大鹏的生活轨迹》,《清史研究》2005年2期。

73、《晋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统个案研究》,《史林》2005年4期。收入《晋源文史集萃》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

74、《山西商会与地方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期。

75、《<退想斋日记>的发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古村赤桥》,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6、《太行精神永存》,《光明日报》2005年6月10日;《山西日报》2005年4月14日;《前进》2005年第7期;《沧桑》2005年第4期。

77、《从“治水社会”到“水利社会”》,《读书》2005年8期。

78、《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近代史研究》2006年1期。

79、《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奠基石:<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收入《闽教书香》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80、《明清以来晋水流域的环境与灾害——以“峪水为灾”为中心的田野考察与研究》,《史林》2006年2期,收入《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李文海、夏明方主编)三联书店2007年。

81、《乔健先生的乡土关怀与我的赤桥情结》,《族群与社会》,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82、《剪子湾田野调查随感》(行龙、刘素林),《当代中国研究通讯》(台湾),2007年第6期。

83、《二元叙事与土地改革——<翻身>与<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的话语比较》(行龙、刘素林),《当代中国研究》(台湾)2006年冬季号(总第95期,第13卷第4期)。

84、《二元叙事与土地改革——关于<翻身>、<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的文本研究》(行龙、刘素林),《乡村中国评论》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版。

85、《追寻集体化——剪子湾村田野调查札记》,《中国农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4年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86、《图像历史:以<晋察冀画报>为中心的视觉解读》,《新史学:感觉、图像、叙事》(杨念群主编),三联书店2007年版。

87、《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述略》(行龙、马维强)《中国乡村研究》(黄宗智主编)第5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收入卞利主编《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黄山书社2010年7月版。

88、《在村庄与国家之间——劳动模范李顺达的个人生活史》,《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山西大学学报创刊60周年名家论坛特辑。

89、筚路蓝缕异乡路:剪子湾的人口迁移(晚清——1949年)(刘素林 、行龙),《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5期。

89、《遗世独立的“政治标本”——李顺达》,《澳门月刊》2007年8月号。

90、《李顺达:一位农民的喜悦与悲怆》,《传记文学》(台)第91卷第2期 。

91、the Past 20 Years of Modern Chinese Social History(Xing long and Hu Yingze),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Volume 1 Number 2 December 2007。

92、《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10期。

93、《收获的不仅仅是学术》,《发展导报》2007年11月20日;《山西日报》2008年1月8日。

94、《公共秩序的形成与变迁:对唐宋以来山西泉域社会的历史考察》(张俊峰、行 龙),《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三秦出版社2007年版。

95、《“水利社会史”探源——兼论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96、《汾河清  山西盛》,《山西日报》2008年5月20日。2008年9月18日在“文源讲坛——山西省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省委大楼)演讲,文稿收入《文源讲坛》(第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

97、Rural Grassroots Files From the Collectivization Era: Archives of the 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University(Xing Long and Ma Weiqiang),Modern China 2008 34: 372-395。

98、《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20年学术经历之检讨》,《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99、《心香一瓣祭先师》,《 山西日报》2008年10月7日。完整版收入张汉静等编《春华秋实》,三晋出版社2012年版。

100、《历史课堂要“走向田野与社会”——关于区域社会史教学实践的一个新理念》(行 龙、常利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2期。

101、《清代新疆地区的晋商》,收入《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郑起东  史建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02、《〈新农村〉与新农村建设》(行龙、胡英泽),《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03、《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史——中国社会史研究30年的回顾与前瞻》(赵世瑜、行龙、常建华),《光明日报》2009年3月24日。

104、《化荒诞为神奇:山西“水母娘娘”信仰与地方社会》(行龙、张俊峰),《亚洲研究》58期,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09年2月版。

105、《汾河清  山西盛(修改稿)》,《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14日“大讲堂”。

106、《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太行根据地社会调查刍议》(马维强、行龙),《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5期。

107、《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与成效》(行龙、要英民),《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2期 。

108、《“自下而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社会史视角》,《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9第11期全文转载;收入《当代中国与它的发展道路》,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010-2019

109、《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行龙、胡英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110、《晋水:传说背后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15日。

111、《常先生, 郭先生》,《山西日报》2010年6月28日;《发展导报》2010年7月2日,编辑改题目为《百年先生》;《山西大学报》2010年6月22日;《中华读书报》2010年8月25日;收入谢泳主编《常凤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三晋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112、《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20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收入徐秀丽主编《过去的经验与未来可能的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又收入唐仕春主编《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流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版;又收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编《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113、《同样的材料  不同的解读》,《中华读书报》2010年8月4日.

114、《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记者观察》2010年9月(下),总306期;《前进》2011年第1期。

115、《去了右玉》,《山西大学报》2010年9月17日;《山西日报》2010年10月18日;《发展导报》2010年10月19日,编辑改题目为《感受右玉》;收入张汉静等编《春华秋实》,三晋出版社2012年版。

116、《何以研究明清以来“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山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17、《区区五万字  一部大党史——我读<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山西日报》2011年6月27日;《山西大学报》6月16日。

118、《水利社会史研究大有可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14日;又附《社会史研究》第一辑目录。

119、《山西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山西日报》2011年9月26日。

120、《从社会史角度研究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山西日报》2011年11月21日。

121、《山西农村调查报告(1)——平遥县道备村——2009年12月》(行龙、郝平,弁纳才一译),(日)《日本海域研究》第42号,2011年版。

122、《山西农村调查报告(2)平遥县道备村——2010年7月》(行龙、郝平,弁纳才一译),(日)《金沢大学经济论集》第31卷第2号,2011年3月版。

123、《“资料革命”: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基础工作》,《河北学刊》201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2年第7期转载。

124、《史学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兼怀乔志强、乔健二位先生》,《中华读书报》2012年4月11日。

125、《走向田野与社会: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追求与实践》,《山西大学学报》(山西大学110周年特刊)2012年第3期。

126、《中国社会史研究呼唤本土化》,《人民日报》(理论版)2012年5月31日。

127、《克服“碎片化”  回归总体史》,《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11期转载。

128、《走向田野与社会:社会史研究的追求与实践(删节版)》,《读书》2012年第9期。

129、《从社会史角度研究中国当代史》,《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130、《张之洞治晋》,《山西日报》2014年7月16日“文化周刊”;《论张之洞治晋》,《发展导报》2014年7月18日,第8、9版。

131、《姚老的温暖》,《山西日报》2015年1月30日。

132、《追念姚老》,《文艺报》2015年2月6日。

133、《基层农村档案发见记》,《黄河》2015年第2期;又载《人类学与黄土文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134、《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史学——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七十五》(孙国良问、行龙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本期学报载有郭永平撰 《封面学者:行龙教授》、又附“行龙人生掠影”及“学术历程”。

135、《中心尊“二乔”》,载《人类学与黄土文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136、《抗战中的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137、《山西大学:“精研苦学”传薪火》,《中国教育报》2015年9月19日。

138、《“并不遥远“的李文海老师》,载《李文海纪念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139、《从空间角度看近代中国城市体系的变迁》,载杨念群主编《澹澹清川——戴逸先生九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140、《剪子湾寻梦》,载《章开沅先生九秩华诞纪念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版。

141、《经济史与社会史》,载《傅衣凌先生纪念文集》,又收入陈春声、刘志伟主编《遗大投坚集——纪念梁方仲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42、《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43、《从村庄资料解读现代中国农村——山西大学所藏集体化时代村落文书介绍》(日文)(行龙、祁建民),(日)《近代中国研究汇报》2016年第38号。

144、《以水为中心:晋水流域产业与民间信仰的变迁》(日文)(行龙、祁建民),《东亚评论》2016年3月底8号。

145、《女性体育的国家建构:以“海鸥”女子锻炼队为例》(刘素林、行龙),《体育科学》2016年第6期。

146、《剪子湾:一个北方村庄的人口迁移与身份认同》(行龙、刘素林),《山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147、《从社会史角度深化国史研究的思考》,《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3期。

148、《山西大学的创始人》,《山西日报》2017年5月3日;又改题《大学之初——李提摩太创办山西大学堂始末》,载《发展导报》2017年5月5日。

149、《<阶级成分登记表>: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发言稿)》, 载《开放时代》2017年第5期。

150、《忆功成身退的山大老校长徐士瑚》,《山西文献》(台北)第91期 ,2018年1月版。

151、《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本》,《山西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152、《我的赤桥情节》,《太原日报》2018年4月4日。

153、《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基层档案与山西社会研究》(行龙、马维强 ), 收入(日)《档案资料的内与外:展望当代中国研究》,东洋文库2018年3月版。

154、《环境史与社会史》,载《社会史研究》第五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7月版。

155、《山西大学的创始人——李提摩太》,《山西文献》(台北)第92期,2018年7月版;又, 同期“新书介绍”《山大往事》。

156、《中国高等学校的责任与使命》,《发展导报》2018年8月31日第14版。

157、《小议“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又《“地域文化”小议》,《北京日报》2019年5月20日第15版。

158、《集体化时代农村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2020-

159、《反思与前瞻: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行龙、李全平),《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5期摘载。

160、《论集体化时代米山医疗的典型化》(李全平、行龙),《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161、Education, class and assortative marriage in rural Shanxi, China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Long Xing, Cameron Campbell, Xiangning Li, Matthew Noellert, James Lee) , 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 Volume 66,  April 2020.

162、《个体灾害史:中国灾害史研究中的重要视角——从刘大鹏《退想斋日记》说起》,《河北学刊》2020年第5期。


其   他:

1、《平遥古城》序

2、《晋中商人与地方社会》序言

3、《明实录山西资料汇编》序言

4、《感受孟二冬 平凡见精神》,《山西大学报》 2006年1月1日。

5、《乡贤柴作梓》,《山西大学报》2006年2月28日。

6、《中西合力:山西大学堂的初创十年》,《山西大学报》2005年9月10日。

7、《5月8日:山西大学校庆日》等11篇,《山西大学报》2001年—2002年连载。

8、《档案中的校史》,《山西大学报》2010年1月1日。

9、《文理科学生踊跃选修“中国史大讲堂”》,《山西大学报》2007年1月1日。

10、《心香一瓣祭先师》,《山西大学报》2008年9月20日 。收入张汉静主编《春华秋实——回眸校报十年路》,三晋出版社2012年4月版。

11、《在纪念江泽民同志题写校名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山西大学报》2002年5月2日。

12、《“山西王”阎锡山》,中新社视频2011年10月18日、26日,被采访人。

13、《中心尊“二乔”》,《山西大学报》2012年2月27日。

14、《田野·社会丛书》总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

15、《我对研究生培养的一点感受》,《山西大学报》2014年2月26日。

16、《感受彭院士》,《山西大学报》2012年11月9日。

17、《校训漫谈》,《山西大学报》2012年11月19日。

18、《“并不遥远”的李文海老师》,《山西大学报》2014年4月18日 。

19、《追念姚老》,《山西大学报》2015年1月9日。

20、《弦歌不辍:抗日烽火中的山西大学》,《山西大学报》2015年9月2日。

21、《李提摩太:山西大学堂的创始人》,《山西大学报》2017年3月6日。

22、《“新斋工程案”小考》,《山西大学报》2017年4月1日。

23、《从“兵式操”到运动会》,《山西大学报》2017年5月8日校庆专号。

24、《我的赤桥情结》,收入郭华著《赤桥轶事》序言,又《山西大学报》2018年3月22日。


学界评论:

1、陈  香: 《行龙:社会史学人的现实情怀》,《中华读书报》2008年12月3日。

2、胡向泽:《 晋祠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读<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兼谈历史文化研究的时代意义》,《山西日报》2008年1月15日;《发展导报》2007年12月4日。

3、胡英泽、郝平:《如何研究山西的区域社会史》,《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4日。

4、胡英泽、郝平:《书里书外谈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山西日报》2008年5月20日。

5、李长莉:《新整体史:突破社会史研究的瓶颈》,《光明日报》2009年3月21日。

6、安介生:《透析社会历史变迁的乡土视野——读行龙教授新著<走向田野与社会>》,《晋阳学刊》2009年第3期。

4、孙天卿:《史坛新秀——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行龙教授》,《山西大学报》1996年11月29日。

7、李  乔:《学术田野里的旅人:读<走向田野与社会>》,《博览群书》2008年10月。

8、邓宏琴:《<走向田野与社会>书评》,《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六卷第一、二期合刊2008年10月。

9、邓宏琴:《文化的水与嬗变的社会》,《史林》2007年第6期。

10、邓宏琴:《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趋向 》,《读书》2008年12期。

11、邓宏琴:《走向田野与社会: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趋向》,《史林》2008年第6期。

12、张俊峰:《<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一脉晋水有行龙》,《北京日报》2007年11月19日。

13、马维强:《刊载行龙教授的学术论文》,《山西大学报》2008年10月31日。

14、新书推荐:《走向田野与社会》,《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13期。

15、刘建生:《近代山西社会史研究的现代视野——评<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山西> 》,《山西日报》2008年3月18日。          

16、池子华:《走向田野与社会——<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述评》,《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4期。

17、池子华:《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新探索——<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读后》,《山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8、学人行踪:《行 龙》,《光明日报》2000年7月14日。

19、匿名书评:《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中华读书报》。

20、柳  杨: 《社会史研究如何跨越区域》,《中华读书报》2007年3月21日。

21、胡英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山西日报》2004年9月21日。

22、胡英泽:《“跨区域研究”的区域社会史》,《中华读书报》2004年10月27日。

23、郎永杰:《弘扬民族精神的好读本——<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读后》, 《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12期。

24、戴  逸: 《带你走进近代山西》,《光明日报》2002年10月15日。

25、赵瑞民:《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方向》,《中华读书报》2002年9月18日。

26、未  名:《史学博士——行龙(图文)》,《山西日报》2002年7月5日。

27、张正明、马伟: 《走向田野与社会——评行龙主编<近代山西社会研究>》,《山西日报》2002年6月18日。

28、张正明、马伟:《深刻的现实理解  执著的总体追求——读行龙<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山西政协报》2002年6月21日。

29、葛剑雄:《评<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山西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30、张景岳:《成功的开拓——第一部近代中国人口史专著问世》,《历史教学问题》1993年3期。

31、梁景和:《评<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

32、侯样祥:《<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评介》,《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2期。

33、张民省:《年轻有为的人口史专家——记历史系副教授行龙》,《山西大学报》1992年6月15日。

34、无名氏:《山大学人行龙教授》,《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封页。

35、陈  香:《学者呼吁读史治史当观大治得失》,《中华读书报》2008年11月12日。

36、常利兵等:《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反思与展望》,《光明日报》2008年11月23日。

37、陈  香:《社会学遭遇历史转向  “历史社会学”呼之欲出?》,《中华读书报》2009年8月26日。

38、叶  帆:《“三农”问题与集体化时代的历史紧密相连》,《人民日报》2009年8月14日。

39、(日)内山雅生:《发展中的现代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40、常利兵:《耕耘在历史的田野上——记2010年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候选人行龙教授》,《山西大学报》2010年9月17日。

41、无名氏:《山大学人——行龙教授》,《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封页介绍。

42、胡英泽:《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读本——史学界座谈行龙新著<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山西日报》2011年2月21日。

43、胡英泽:《纵论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发展导报》2011年2月22日。

44、胡英泽:《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读本:何以失去重要地位》,《山西晚报》2011年2月22日。

45、孙丽萍:《鉴往知来: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读<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太原日报》2011年2月25日;《山西信息》(山西省委办公厅)2011年1月7日(1期)。

46、朱慧:《跋涉者的六个瞬间——走向田野与社会的“行龙现象”》,《山西日报》2011年8月29日。

47、陈香:《史学界发起对“集体化时代”史料的革命》,《中华读书报》2011年10月19日。

48、记者:《《阅档读史》浓缩集体化时代》,《新京报》2011年11月12日。

49、记者:《“集体化时代”史料的革命》,《文摘报》2011年10月27日。

50、李 嘎:《北方农村集体化时代的历史记忆》,《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4日史学版。

51、悦读茶坊:《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山西市场导报》2011年11月24日。

52、赵亦冬:《打捞历史记忆,再造神话传奇》,《工人日报》2011年10月17日。

53、高耀彬:《行 龙:一位历史研究者的现实情怀》,《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5日。

54、沙 垚:  《寻找集体化时期的历史密码》,《发展导报》2012年1月17日。

55、李文海:《从普通百姓社会生活揭示历史真相》,《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28日。

56、李文海:《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山西日报》2012年1月30日。            

57、本  刊:《<阅档读史——北方农村的集体化时代>一书出版发行反响强烈》,《山西信息》(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2012年2月6日(30期)。

58、《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研经铸史   鉴古知今》(纪念文章3篇),《山西大学报》2012年3月19日

59、李金铮:《山大社会史中心——走向田野与社会》,《山西日报》2012年5月8日。

60、袁兆辉:《山大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20岁了》,《山西日报》2012年5月9日。

61、李  江:《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在山大举行》,《山西日报》2012年5月15日。

62、郝 平等:《探讨社会史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人民日报》(理论版)2012年5月31日。

63、乐 风:《省级老领导郭裕怀一行到社会史研究中心参观调研》,《山西大学报》2012年10月18日。

64、李佩俊:《当代农村社会史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回望集体化》书评),《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

65、《<走向田野与社会>修订版序言、相关评论》,《山西大学报》10月30日。

66、《<走向田野与社会>文献解读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山西日报》2015年11月24日。

67、《修订版<走向田野与社会>增补作者近十年新作》,《中华读书报》2015年12月2日。

68、郭佩祥:《探索沁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基因——山西大学“沁河风韵”学术工作坊田野考察纪实》,《发展导报》2014年8月29日。

69、杨国强:《历史研究中的分寸》,《东方早报  上海书评》2016年7月17日。

70、《行龙著<走向田野与社会>(修订版)出版》,《中华读书报》2015年12月2日。

71、吕文浩:《为山西区域社会史破题开路》,《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10期。

72、谢 泳:《读<山大往事>随想》,《太原日报》2018年4月4日;又载《山西大学报》2018年3月22日。

73、李雪枫: 《丁香树下  豆蔻年华说往事——读行龙教授<山大往事>》,《山西大学报》2018年5月8日。

74、刘芳坤:《大学往事中的“山河直呈”》,《中华读书报》2018年5月30日。

75、刘芳坤:《如何书写大学往事》,《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7月6日。

76、向  泽:《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教研相长七书”总序及“编前”》,《发展导报》2018年8月31日。

77、郑  娜:《<教研相长七书>出版发行》,《山西日报》2018年9月5日。

78、却咏梅:《“教研相长七书”:展示社会史研究最新成果,《中国教育报》2018年9月17日第12版。


学术奖励:

1、1988年9月,《略论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荣获山西省历史学会首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2、1990年6月,《略论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荣获山西省首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3、1993年4月,“创建《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荣获山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1993年7月,“建设《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荣获国家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5、1993年7月,《中国近代人口论纲》荣获山西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1994年9月,荣获第一届王明生奖。

7、1998年3月,《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刍论》获山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8、2002年11月,《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荣获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9、2002年11月,《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荣获2002年度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0、2003年9月,“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社会——十年来培养社会史研究生的思想与实践”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1、2003年12月,获2003年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12、2004年6月,《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荣获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3、 2006年3月,《太行精神永存》荣获2005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14、2006年6月,获2005年度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15、2007年5月,“区域社会史导论”荣获山西省精品课程。

16、2007年10月,“区域社会史导论”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17、2007年12月,《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荣获山西省第五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8、2008年1月,《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荣获2007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19、2009年5月,《走向田野与社会》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

20、2009年11月,《走向田野与社会》获山西省第六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1、2010年11月获2010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22、2012年3月,《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获2011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23、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论文)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等奖。

24、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论文)201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

25、《流风余韵沁两岸》(著作)2017年山西省五个一工程一等奖。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

重大课题

1、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山西四个典型村庄的社会史研究(2008年)

2、新修清史  同治朝人物传记(2004)

3、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的收集、整理、出版  ( 2012年)

一般课题

1、中国近代的人口问题(1988)

2、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1993)

3、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相关问题研究(2000)

4、明清以来山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2004)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1、辛亥革命前后的人口变动(1994)

2、明清山西水案研究(2002)

3、集体化时代山西农村基层档案整理与初步研究(2006)

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港澳台)

1、传统社会底边阶级研究(2001年中国台湾地区项目)

2、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赤桥村(2003年欧洲联盟共同体项目)

3、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研究——道备村(2009年中日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