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晚,中心张力老师在鉴知楼一层报告厅做了题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荒地问题》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讲座第7讲暨“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第189期,由曾伟老师主持,中心全体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中,张力老师首先从光绪初年,灵石县的一则催征自杀案谈起,引出了民众未因灾而死,却因催征而自杀的问题。其次,在社会转型中的耕地抛荒部分,解释了社会转型的概念及其适用性,自咸同军兴至光绪初年的抛荒,使得政府大力鼓励招垦,解决钱粮赋税的不足。同时冯桂芬、郑观应等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利用机器垦耕,解决荒地的问题。至20世纪30年代耕地抛荒问题,呈现新的内涵,农村复兴与荒地清理之间开始密切关联。接着,以民国十八年关中地区的火犁代耕为个案,从火犁即木炭拖拉机的引进,开荒的计划及其实施并最终走向失败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展示,指出火犁代耕失败的原因在于木炭的短缺、火犁配套修理的不便,黄土高原沟坎多、土质硬等耕作条件,导致火犁的耕作效率受到限制。
在交流环节,韩祥教授围绕概念界定,灾后重建中的钱粮赈济,以及机械化与社会生态系统配套问题进行商榷;马维强教授指出对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抛荒问题应分别讨论;常利兵教授则从耕作技术问题出发,指出应重视民国时期的农村复兴问题。张力老师对各位老师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回应,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责编:郭心钢
二审:曾 伟
三审:常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