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曾伟老师主讲第105期“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19-05-21 阅读次数:

2019年5月16日晚,曾伟老师在中心作了题为《明清山西煤炭碑刻的整理与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李嘎老师主持,胡英泽教授和韩祥副教授参加与谈。

此次报告,曾老师主要从煤炭碑刻及其研究、山西煤炭碑刻的搜集、清代晋东南煤晋碑的解读以及基本认识和未来的拓展四个方面展开。在第一部分,指出在学术研究中,碑刻资料的重要性。而山西境内存在大量的碑刻中,涉及煤炭资料的碑刻有不少,但是总体上分布较散,搜集不易,相关研究成果也很少。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如何利用已出版的碑刻资料集。曾老师以《三晋石刻大全》为例,指出该书以市(县级市)县区为单位编纂,以时间顺序罗列碑刻资料,能清晰的了解历史时期区域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书中附有拓片照片,也便于文字的核对,标明碑刻的具体位置,便于以后田野调查的寻访和回溯,是便利学者研究利用的资料。此外一些县区虽没有编纂《石刻大全》,但也出版了碑刻集,不应忽视。第三部分曾老师指出目前搜集煤炭碑刻达36通,其中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煤禁碑,且集中分布在晋东南区域。值得深思的现象是,煤禁碑的数量在清廷开放矿禁的乾隆五年反而大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禁碑包括官禁和民禁两类,晋东南地区煤禁碑的基本特点是清初以官禁碑为主,清中叶以后以民禁碑为主。通过对这些煤禁碑的解读,可以清晰的展示民间社会是如何灵活利用政策的空间,通过掌握“风水”的话语权,去获得禁矿的主导权的过程。而就地方政府而言,在清初尚会积极介入禁矿事务,但在乾隆初年开放矿禁后,已不在直接干预开矿事务,更多的是协调民间矿业纠纷,并通过授权民间基层组织自行处理矿务纠纷。而在基层社会中,地方政府作出的禁矿决定,往往成为局部的判例,并在部分地区逐渐演化为民间的俗规民约,成为乡民遵行的日常行为规范。第四部分就是希望扩大史料搜集的范围,从而更全面的理解传统时期煤炭业的演变历程。

最后,在与谈环节,胡英泽教授指出,要有宏大的视野去理解煤矿业,同时在史料收集方面应该扩大搜集范围,尤其重视通过田野调查搜集民间文献。韩祥老师指出,在史料搜集方面除了煤禁碑这类的史料之外,其他能够反映煤炭业日常运行的史料也需要加强搜集。王帅老师认为可以把煤矿开采中的社会关系进行挖掘,比如地方社会中的矿案可以成为有趣的研究点。

曾老师对中心同仁提出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回应,指出相关建议对进一步完善颇有益处。报告在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