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峰老师主讲第99期“鉴知”名家学术讲坛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18-12-29 阅读次数:

2018年12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峰老师在中心作了《读书漫谈》的主题学术演讲,报告由胡英泽教授主持。

报告以历史学研究为本位,从读书定位、读书的战略问题、读书的战术问题、读书门径的介绍以及读书的未来五个方面展开。

首先关于读书的定位,谭老师强调阅读是学术研究和学术生活的根本,学者首先是读书人,而不是论文或项目的操作工。在科技日益发展、人工智能发达的今天,历史研究的人文性决定了阅读的必不可缺。这也就需要历史学者对中外史学史都要有清楚的认知,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并寻找可能突破的路径。

其次如何读书?谭老师从读书的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来展开。关于读书战略问题,第一,选择一两个长期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作为主攻方向。第二,深入认识自我的学术潜力和学术兴趣,充分发挥个人的学术优势。第三,历史研究要避免贱近贵远和坐井观天两个误区,不要束缚于现有的范式,使自己的视野受到局限。至于读书的战术问题包括精通外语,以便更好的理解经典原著的思想;读经典以固本,即通过经典的反复阅读,顺藤摸瓜的去找到背后的学术背景与范式,形成自己学术研究的立足点;读闲书以润身,通过阅读闲书来提升自己的文笔和扩充眼界;广交天下士,借助互联网的便利,通过阅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砥砺学问;勤于动笔形成战斗力,即要勤于和善于作笔记,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写然后知不足”,只有动笔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再次关于读书的门径,谭老师推荐了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帕拉蕾斯·伯克《新史学:自白与对话》、严耕望《治史三书》、钱穆《中国学术通义》、余英时《余英时回忆录》、胡适《胡适口述自传》等经典作品。通过阅读大师的治学经验,回想自己的经历,作一个借鉴,从而实质性的帮助自己为学治学。

最后关于读书的未来,谭老师展望了未来学术生存最终是深度和眼界的竞争,是人文情怀、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角逐,需要掌握深度的思考。其次,治学是一场韧性的战争,是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谋生能力的全面考验,需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端正和放松的心态,学会调剂,学问要活泼。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写一些随笔和书评,把写作作为自己的谋生能力和生存技能之一。在具备了读懂经典、学好外语、提升文笔、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后,就可以体面和从容地进行学术活动,成为一名成名和成功学者,优雅的走进学术史。

在互动环节中,中心的行龙教授、胡英泽教授和韩祥副教授围绕读史治学、读书方法、人文情怀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胡英泽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谭老师的讲座,比较系统的提给老师和学生们一个很好的读书建议,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报告。并强调1、读书是培养思维的方式,要做到对学术史熟、资料熟;2、学问从切近处做起,要做令自己感动的选题;3、广交朋友;4、要重视实战,发表才是硬道理;5、作研究要有情怀。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