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民教授主讲第129期“鉴知”名家讲坛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23-06-06 阅读次数:

2023年5月29日晚七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志民教授在中心报告厅做了题为《历史时期中国北方生态环境变迁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张俊峰教授主持,中心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樊志民教授的报告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讨论生态环境变迁对北方农业开发与发展的影响,提出不同农业地域类型与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不同,不同生态环境对农(牧)业开发的敏感和反应程度也有差异。第二部分讨论不同时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作用与影响,强调从历史的长时段中去考察,分别论述了从原始、汉唐、宋清时期农业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到近代,生态环境破坏更为加剧。第三部分展示了北方地区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几种类型,包括黄土高原—破坏、河套河西及新疆绿洲地区—改善、关中农区—改善和破坏兼有。第四部分提出了影响北方生态环境变迁的其他因素,游牧经济、森林产业、人口压力及生产力水平提高等因素对北方生态环境变迁具有重要影响。第五部分基于农牧业历史的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从农牧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认为既要考虑经济理性也要注意环境理性,而过于丰腴的环境未必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佳条件。

在与谈环节,行龙教授对本次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樊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深表赞赏。张俊峰教授指出报告颠覆了许多关于农牧业方面错误的常识认知,同时指出北方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对山西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史研究具有启发意义。李嘎教授指出本次报告新见迭出,认为唐宋是黄土高原环境变迁重要节点的观点和对水土保持的客观辩证的认识颇具洞见。樊志民教授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回应,同时强调胡焕庸线作为农牧分界线,并非一条直线,而是拥有80万平方公里的半农半牧区,在人类文明中具有相当的独特性,也是历史时期中国的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实现柔性对接的重要保障。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