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19-08-03 阅读次数:

2019年7月26—29日,“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会议由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及山西省历史学会承办。来自国内外6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历史研究》等10多家学术期刊和出版单位的15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殷杰教授,原山西大学副校长、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行龙教授及近代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长莉教授代表主办方及协办方对各位专家学长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分别致辞。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郝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主题报告分四场。第一场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刘平教授主持。李长莉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70年回顾》的主题报告,她根据部分学者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及知网等数据资源,用数据分析法对7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状况作了回顾并提出结论。行龙教授作了题为《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的报告,报告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新起点,就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再出发必须面对的几大问题进行了讨论。美国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会主席、科罗拉多大学历史系魏定熙副教授以未被中西方学界所共同关注的报纸与杂志为研究对象,力图印证其所提出的历史学研究急需发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闻出版物的推断。首都大学历史学院梁景和教授将眼光聚焦于五四时期的民间社会,对此时期的婚姻自由思潮展开了讨论。

第二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唐仕春副研究员主持。杭州师范大学陶水木教授就孤岛时期虞洽卿先生为抑制上海米价上涨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正确认识其调节民食的作用和影响。休斯顿大学历史系丛小平教授以40年代陕甘宁根据地的妇女作为考察对象,聚焦她们在此时期的文化与社会活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涂文学教授将战后汉口作为考察对象,对汉口的保甲制度进行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将研究视角放大到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探讨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下,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范立君教授则从1920年东北流民问题入手,讨论华北及东北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整治与成效。  

第三场由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周东华教授主持。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廖大伟通过研究以洋人洋器为特征的西洋音乐会与慈善义演的关系,窥探近代上海的中西影响、城市胸怀与魅力塑造。韩国明知大学李升辉教授以孙中山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为研究视角,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这句话的背后含义。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吴惠芳教授通过研究傅相让神父在河南传教的经历,呈现出他在中国的日常生活状况及传教工作的成果。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俊峰教授通过研究山西乡建运动中的多元面向,从而对民国时期山西乡建运动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地位予以重新评价。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张芳霖教授通过对浙赣特产展览会的源起、规则、过程及结果的阐述,讨论铁路与市场、特产与偏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近代国货展览会的理解。

第四场由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副院长雷平教授主持。青岛大学法学院杜靖教授针对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中互为主题性问题展开阐述,以期厘清这个被历史人类学家忽视的问题。河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肖红松教授以民国男子服饰潮流的变迁为主体,阐释政令、舆论、财力对服饰潮流的规约引领,借以揭示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时代性质。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任云兰研究员重点梳理了近代天津外侨建立的宗教组织及慈善组织并对其慈善赈济活动展开研究。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英泽教授通过整理与研究山西省文倚村的地册,得出该村地权分配的长期趋势。江西师范大学李平亮教授以吉安县商会档案和相关文献为基础史料,探讨战局、商局于政府官员的关系,以揭示抗战期间商会的时代特征及其与社会关系网络间的互动过程。

研讨会包含四个分论坛。分论坛上,学者对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宗教问题研究、近代社会史研究及近代社会名人研究、近代民生问题、民间信仰、山西区域社会史、商业金融史、近代民间社会、近代社会民生问题、晚晴民国以来社会政治及区域史研究、社会文化、社会生活、中国共产党制度建构及近代社会教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汇报并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赵晓阳研究员主持。首先,四个分会场的代表做小组汇报。第一分会场由周东华教授进行汇报,他将该组20余篇论文分为乡村社会中三民问题、城市中的三民问题及社会文化中的三民问题三种类型,认为从以上文章中可以窥探当下近代社会史的三种研究路径。第二分会场由任吉东研究员汇报,他将该组论文归为宗教与民间信仰、社会团体与民间团体、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三大类,得出近代社会史研究视角多样化、研究时间立体化与开拓新领域新视角的结论。第三分会场由曾桂林教授汇报,他用“两新一热”即有新人、新史料、讨论热烈的主题词对该组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第四分会场由魏国栋副教授以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生存策略问题、社会组织团体与民间团体、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近代教育四个方面对该组23篇论文进行分类总结。

闭幕式上,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张芳霖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南昌市及南昌大学的风貌,并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在2021年再聚南昌。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郝平教授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学者、会议主办方的大力支持及所有会务人员表示了由衷感谢,同时也祝愿中国近代史研究、近代社会史研讨会前途似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孙志香 通讯员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