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中心博士后阳水根在鉴知楼一层报告厅做了题为《跨地域的运漕组织:清代赣州卫会昌所“谢陈廖”船的运作》的报告,报告由曾伟老师主持,中心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阳老师首先对论文研究的起点和视角做了介绍,以清宫档案中出现的“谢陈廖”船为切入点,探讨清代漕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有助于理解国家制度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深化对基层社会治理和漕运制度史的研究。其次,讨论“谢陈廖”船的构成形式,包括漕船的数量,屯丁的来源问题。再次,介绍了漕船的运作模式,具体包括漕船所在各家族的任务、轮充机制、运漕的经费及其摊派、官方介入方式等几方面内容。最后讨论家族如何管理漕务。以观音保户为例,探讨了各家族选派运丁时,会以房分为单位,层层分派。
在交流环节,张俊峰教授强调,应该加强对水上人群生活状态的关注,亮点是要呈现家族的经营史。李嘎老师认为漕运史研究要强化地理空间概念,尤其要对河湖水网的运输有所了解。韩祥老师指出应该关注家族经济的来源问题。王科杰老师关注万载谢氏家族的变迁和漕运的经费来源。张力老师则围绕跨地域合作与漕运制度的互动关系进行提问。阳老师对老师们的提问进行认真的回应,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