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晋学研究之“区位论”
第二节 再论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基于历史时期地域共同体作用的初步分析
第三节 山西何以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最多的省区之一
第四节 从历史地理看太行山精神与民族崛起
第二章 地域结构与环境史研究
第一节 略论唐代政治地理格局中的“枢纽区”——“金三角地带”:河东地区在唐史上的地位新探
第二节 却望并州是故乡——唐诗所见晋中地域环境简论
第三节 美酒与美景:汾酒与汾河景观环境史简论
第四节 李希霍芬山西考察的地理学价值刍议
第五节 山谷与平川的对话——历史时期山西介休地区山川结构与县治选择
第三章 区域社会变迁研究
第一节 冲突与调适——明代宣德至正统年间的灾民外迁与户籍制度变革
第二节 略论民国时期山西救灾立法与实践——以1927——1930年救灾活动为例
第三节 清代乾隆晋中田契“契尾”释例
第四节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教育与士人生活状况——戴存义夫人著《一位中国学者——席(胜魔)牧师》述略
第四章 地方文化与风俗研究
第一节 困顿与坚守——从《退想斋日记》看清末民初晋中岁时风俗与节庆文化之变迁
第二节 寒食节缘起与介休乡土地理新论
第三节 “禁火”“改火”与历史时期寒食节风俗之演变
第四节 介子推“焚死”故事与先秦田猎制度
第五章 研究史论
第一节 张穆《魏延昌地形志》存稿的学术价值——《魏延昌地形志》辑校说明
第二节 透析社会变迁的乡土视野——行龙教授《走向田野与社会》读后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