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印教授主讲第123期“鉴知”名家讲坛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22-12-20 阅读次数:

2022年12月17日早八点,李怀印教授在线上作了题为《大国竞争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常利兵教授主持,中心及校内外师生300余人旁听了报告。

报告开始前常利兵教授对李怀印教授做了简要介绍。本次报告分为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大国竞争作出定义,指出大国是在经济、财政、军事上有强大竞争力,在政治和文化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强权国家;并对大国竞争力进行学术回顾,认为国家竞争力与经济资源、财政资源和军事资源密切相关。第二部分,介绍了大国竞争与大国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地缘战略、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共同决定了一国的经济、社会及政治转型的路径和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并对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分别进行阐释。

第三部分,对大国竞争的特征进行界定,指出大国之间的合作或结盟是有条件的,竞争是大国地缘环境的重要特征;大国之间提升国力的最基本途径是形成自主、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大国必须在政治认同方面形成一套服务于自身利益和战略目标的话语体系及利益协调体系。在第四部分中对中国从清代到民国的大国转型进行了介绍,指出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艰难的转型过程,地缘环境、财政军事能力、政治认同形态发生了根本转型。

第五部分中,对改革前30年进行客观评价,认为理解1949年以后中国在大国竞争中的发展战略要兼顾地缘、财政、认同三方面因素,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对改革开放前30年持否定态度,完全忽视前30年所取得的成就并未做到全面客观评价。在第六部分中,指出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的“中国奇迹”的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地缘格局的变化是改革的前提和契机、提高国家财政能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初动力、广泛的社会共识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第七部分为总结与思考,指出中国近三百年间抓住五次战略机遇期维持了大国地位,建立了竞争优势;维持大国的竞争优势需要及时转变财政支撑的思路,需要加强政治认同和提升国家能力。

在交流环节,李怀印教授就线上师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认真的回应。报告在热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