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出发的历史学暨纪念乔志强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通讯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18-09-27 阅读次数:

  

       2018年9月21-24日,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历史学会共同举办的“‘从山西出发的历史学’暨纪念乔志强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太原晋祠宾馆举行。会议邀请了英国牛津大学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康文林(Cameron Campbell)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倪志宏(Matt Noellert)博士、日本长崎县立大学祁建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夏明方教授、复旦大学安介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韩晓莉教授、台湾“中研院邱仲麟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张继莹博士、台湾政治大学周春燕老师等11名专家学者齐聚龙城,就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交流,并就如何克服碎片化、如何与整体史、国家史、全球史相结合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行龙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郝平教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英泽、张俊峰教授及中心的全体研究人员出席并参加了会议。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中,共进行了六场主题报告,与会者围绕“村庄、经济与社会生活”、“水利社会与乡村政治”、“集体化时代的山西乡村”、“长时段与历史书写”、及“宗教与社会文化转型”为主题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

  关注乡村是区域社会史的重要抓手。邱仲麟研究员以明代内蒙古出现“板升”为突破点,讨论了明代的“降虏人”与塞外的农垦区,描述了战争移民的来源、空间分布和生存状态;郝平教授从山西高平关帝庙现存碑文的研究出发,展示了关帝庙在村庄的不同面貌及其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揭示了社会关系与村落关系的多样性和关联性;张继莹博士从历史书写的角度,梳理了明清代大同方志书写的异同,关注到地方志中历史的出现与消失;曾伟博士以山西交城为例探讨了明清之际的山区经济与地方社会。

  在水利社会研究方面,夏明方教授从环境史、生态史的视角重新解读了刘大鹏的《晋祠志》,论述了当前的水利社会史研究从水利社会向山水社会转变的可能性,进而提出山海生态系统的概念;祁建民教授则从山西临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社五村”自发的、良好的水利秩序中,观察到“礼失而求诸野”的实际运用,为乡村礼仪重建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张俊峰教授从宏观层面提出水利社会史研究应该走向何方的疑问,结合江汉平原、鄱阳湖水域和江南三个区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主张继续开展水利社会类型的研究,加强水利社会多样性的探讨;李嘎副教授将人们对山西“缺水易旱”的刻板印象中带出,研究了明清时期11个山西城市水体建设中丰富的自然水域与社会利用。

  近代以来,国家政策、经济的变化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晓莉教授以对山西戏曲从业者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展示了近代以来山西戏曲从业者在职业身份上的转变及其面临的困境;韩祥副教授从乡村经济的角度,论述了近代山西货币体系特别是货币折价体系与乡村生活之间的关系;王帅博士从思想史研究角度,论述了阎锡山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思想的形成。

  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研究是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常年不懈的研究基础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2008年,中心在全国首创了集学术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把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推向了学术最前沿,此次会议中与会专家就集体化时期的农村社会研究展示了多篇有分量的成果。行龙教授从集体化时期的社会模范入手,提出模范引领是山西农业集体化时代的一根红线,并强调历史研究一定要注重线索和脉络,将大数据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结合起来;胡英泽教授从韩丁的《翻身》和《深翻》两部著作入手,细致勾勒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权力结构和人物关系谱系两个方面的特点;常利兵副教授着眼于集体化时代的宏观机制及技术改进,认为组织起来和提高技术是审视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的重要视角;马维强副教授利用新发现的档案资料,探讨了山西潞城土改整党试点的相关情况。

  将大数据思维运用到历史研究中,是历史研究发展、突破的新的契机。李中清教授从“数字人文”的角度,论述了大数据时代史料收集与分析的重要性,并充分肯定了中心史料的丰富,特别是“四清材料“的宝贵;康文林教授以大量的数据对比,讨论了二十世纪中期山西农村婚姻问题,将“门当户对”从性别、家庭阶级、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现了影响乡村婚姻生活的各个因素;倪志宏博士 从二十世纪华北家庭的收入分析入手,提出“农村集体化时代的‘资本主义’”议题。

  在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方面,沈艾娣教授将关注点放在了山西襄垣赵家岭的一个传教士李自标身上,从他的人生经历辐射近现代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赵中亚博士则关注了另一位具体人物沈敦和及其对山西的贡献和影响;安介生教授用多图生动地展现了古平阳官道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郭永平副教授从元好问墓地的修葺变迁论述元代以来区域社会的重构。

  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外专家学者对山西区域的历史研究均怀有浓厚兴趣,他们长期从事山西地方历史研究,成绩斐然,代表了山西区域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会议最后,各位专家学者从中心的未来发展、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以社会史命名的研究机构,社会史研究复兴30余年来,中心在行龙教授的带领下,在“走向田野与社会”理念的引领下,长期关注和思考当下社会史区域史研究,走向田野深入调查,脚踏实地,中心各位老师围绕区域社会史研究,各有所长,成果丰硕,此次会议期间,中心也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展示了“教研相长七书”和“田野社会丛书”等最新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好评;与此同时,中心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互访,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中国香港、台湾及内地多所一流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和交流,为中心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乔志强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从山西出发的历史学”学术会议在学术交流的同时,各位专家学者也为中心的发展和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方向把脉助力,中心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在比较研究区域性特征的基础上,致力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长时段、整体史研究,努力建设成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