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张伟然教授主讲“鉴知”名家学术讲坛第95期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18-06-04 阅读次数:

  2018年5月30日下午4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张伟然教授在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作了《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文学地理研究》的主题学术演讲。讲座由中心主任行龙教授主持,中心全体师生及校内外众多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讲座开始前,行龙教授介绍了自己与张伟然教授的相识经历,并对张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学术贡献进行了介绍。此次讲座共分为六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张教授主要讲述了当下文学地理研究的现状,并介绍了目前研究流派与研究技术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张教授对文学地理研究的基本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了文学中的地理与文学背后的地理各有其独特性,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一种相互关系。第三部分是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基本进路。历史文化地理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技术,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要素的统计分析”、“对历史文化面貌的复原”、“对地理环境的文化感知”等三个方面。在这一部分,张教授以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错乱的空间逻辑,以及宋玉《高唐赋》中的景物描写作为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历史文化地理学独特的学科价值。第四部分是文学相对于其它地理要素的独特之处。由于文学中想象的成分很大,很难与地理环境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在开展文学地理研究时,不可简单地套用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第五部分,张教授着分析了历史地理学可以为文学地理提供哪些支撑,他认为历史地理学至少在研究技术、研究理念等方面对后者有重要支撑作用。在讲座最后,张教授对文学地理的研究走向进行了展望。他提出文学地理要取得应有的学科地位,需要以文学为本位,重视地理学方法,同时也要慎对待历史资料,研究技术决定学科的归属,要充分利用文学地理的这种杂交优势,开展多学科协同互济研究。

  在互动环节,张伟然教授就如何系统地学习历史地理学,以及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当前的新趋势、历史文化地理学中的研究尺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解答。中心主任行龙教授指出:张伟然教授的研究真正做到了文史地不分家,值得我们学习。学术研究的关键是要能够真正地把问题讲清楚;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不应该有学科之见;跨学科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研究的趋势,学生们要敢于去尝试。

  约下午6点,张伟然教授的精彩讲座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