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者王芝芝教授主讲第88期“鉴知”名家学术讲坛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17-11-23 阅读次数:

       2017年11月17日下午3点30分,第88期“鉴知”名家学术讲坛在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一层会议室举行。台湾著名历史学者王芝芝教授作了题为《口述史学及其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心主任行龙教授主持,中心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在引言部分,王芝芝教授首先对口述史学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何谓口述史”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王教授指出:口述史的发展伴随着公共史学的兴起,已经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

       王芝芝教授的报告主体共分六个部分。第一是西方史学上的口述史。众多西方的战争史都是通过口述访谈而写成的。例如,《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著作是借鉴口述史的方法而进行的“一个求真的过程”。其次,口述史的发展契机是20世纪六十年代。二战结束后,西方社会开始了对于自身社会、阶层、族群的再思考,尤其是大众媒体技术的发展更促成了口述史学的蓬勃兴起。第三、第四部分,王教授着重讲述了现代口述历史运动的发展以及口述史如何保存的问题。现代口述运动强调跨学科的学科定位、强调访谈技术与工作伦理的相结合。对于口述资料保存,我们应该持开放性与保密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五部分,王教授指出口述史家的专业素养极其重要。作为一个访谈者,我们首先要与受访者建立和睦的关系;其次,事先做完善准备;接下来还要学会问有意义的问题,学会聆听;最后要经常对自己身为“问题专家”的观念、方法进行反省。第六部分是口述工作的专业伦理。作为口述工作者,我们要对访谈对象保持透明性,同时也要维护资料的安全性,注意个人与社会使用这些资料的合法性。访谈结束要尽快整理资料,要注意回馈与感谢受访者。现代口述史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启发性的学科,可以帮助众多学科构建研究方法。

       在总结部分,王芝芝教授指出,口述史是受访者、访谈者与历史过去三者中的互动成果。口述史是与记忆作拉锯战的史学工作,口述历史工作者应以严谨的治史态度和高超的访谈技巧来抢救收集记忆。在客观呈现受访人记忆的前提下使用访谈资料撰写口述历史,最终服务于公众。

       在互动环节,主持人行龙教授指出,王芝芝教授以开放的眼光、独到的视角对口述历史的悠久传承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期望中心师生以这次讲座为契机都来做口述史,在口述的基础上还要深化历史学的研究。中心师生还就口述史访谈工作中具体遇到的问题与王老师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