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研院”史语所邱仲麟研究员主讲第84期“鉴知”名家学术讲坛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17-11-05 阅读次数:

       2017年10月24日晚7点,台湾“中研院”史语所邱仲麟研究员作了题为《修墙、筑堡与武器研发——明代北边军事防御的几个面向》的报告,中心全体师生参加了报告,报告由张俊峰教授主持。

       该报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城墙”“筑堡”“武器研发”。第一部分是关于“城墙”的研究。邱老师认为,明朝城墙的修筑是伴随着蒙古人的侵略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阻止蒙古骑兵的骚扰。其原因有二:一是明朝的军事的败坏,二是蒙古人利用叛变的汉人而不断改变战法。为此,明朝在成化十年(1474)年开始,大规模修复城墙。第二部分是“筑堡”。邱老师认为有明一朝,大同是重点防御区,因此在大同地区的筑堡是极为重要的工事。明朝的堡垒修筑经实地考察之后堡垒不仅高大坚固,可以屯兵驻守甚至有的堡垒可以起到坚壁清野的作用,其堡垒的修筑绝不是后世所说的“豆腐渣”工程。在堡垒的修筑上,杨选的甘肃模式是一个典型工程。此外,在明代,堡垒在大同、山西、辽东地区均有大规模修筑。第三部分是“武器研发”。邱老师认为,明朝在武器研发方面相对来说是较为迅速的,例如铁炮、神铳等均较早就被应用于墩台之上,从而形成了墩台辅之以火炮的密集火力防御系统。佛郎机炮也在正德年间传入中国,并且设置于墩台之上。明末,红衣大炮也应用于军事作战,还出现了用火炮代替城墙的趋势。由此可见,明王朝的军事作战并不弱。明朝并不是亡于外部,而是亡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邱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上述三个部分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在互动环节部分,中心主任行龙教授率先发言,他指出山西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省份,要充分挖掘长城这样的宝贵历史资源,要学习邱仲麟研究员深入田野实地考察的务实精神,并就明代山西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心其他师生也与邱老师就资料的收集、田野调查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