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心举行2007届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作者:杜俊芳 上传日期: 2007-06-07 阅读次数:

  2007年5月27日、6月6日,中心2007届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硕士论文答辩会相继举行,共有2名博士、5名硕士参加了答辩。

  博士答辩会于5月27日下午3点正式开始。本次答辩会由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所李文研究员担任主席,评委会委员包括: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书吉教授,当代中国史研究所李正华研究员,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行龙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岳谦厚教授,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张正明研究员。硕士答辩会于6月6日上午8点30分开始,担任评委会主席的是上海社科院的王维江研究员,评委会委员包括: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行龙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卫民副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守恩副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郝平副教授。

  学位论文是毕业生获取学位的重要凭证,是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成果和证明,凝聚着他们四年(三年)的血汗。在社会史中心参加答辩的每一位同学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论文,不管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都得到了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这一方面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功底、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行龙教授严厉要求和不倦教诲的结果。

  论文内容涉及旱灾、根据地农村社会、蝗灾、医疗、婆媳关系、宗教信仰、晋商教育等诸多方面,题目新颖、内容多样,有些题目本身选题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研究本身。这些论文多以山西为中心,选取本地区的某段时期或某个地区为个案。正如美国学者柯文所说,中国幅员辽阔,要想对中国有细致、全面的了解,就必须进行区域社会的研究,这样才能更正确的反应历史的真实。而且,论文都建立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之上,有些论文突出档案文献(国家档案、省级档案、村庄档案),有些突出田野调查(碑刻、调查报告、口述资料、地方文史资料),其他类型资料诸如报纸、外文资料也大量利用。这些资料都是论文作者走出校门深入田野与社会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是论文的一大亮点。当然这与行龙教授一直倡导的“走向田野和社会”密切相关。最后,论文当中的论证方法多样化,从多视角出发、以多学科方法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做到以小见大,很鲜明地表达出文章主题,深化了学界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得到专家的赞扬。这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近些年来致力于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具体成果体现。

  此次博士和硕士答辩会圆满结束,在场旁听的同学们也从中获益,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也更加激励着每一位在场者要“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