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行龙教授主讲“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首场学术报告
作者:高维娜 上传日期: 2010-04-12 阅读次数:

  2010年4月10日下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学术报告在鉴知楼一层教室举行,行龙教授作了题为“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的首场学术讲演。报告由张俊峰副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改革开放后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孔子曰:“三十而立”,对于今天的史学界来说,回顾社会史研究在这三十年里的各个发展阶段,梳理其学术脉络,对社会史的未来发展做出理性的展望,是十分重要的。行龙教授以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三代学者三十年的学术实践为线索,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和心得,回顾总结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阐述了“走向田野与社会”的理念和方法。

  首先,行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国社会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整体社会史、区域社会史和新社会史。这三个阶段从学科意义上的理论探讨到区域、个案的实证研究,从对西方理论的模仿借鉴到对本土化理论的呼唤追求,从排斥、反叛传统政治史到重提、回归新政治史,步步向前推进,不断走向成熟,产生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在演讲过程中,行教授结合自身学术实践列举了大量丰富生动的例子,以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逻辑,清晰地梳理出社会史三十年的发展脉络,也让听众对他三十年来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深为感佩。

  接着,行教授阐述了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学术理念和“人口资源环境史”、“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向。“田野”有“下基层调查”和“吸收人类学等方法”的两层含义,“社会”也有两种意义,即“自下而上的社会史研究视角”和“关注社会现实”。目前中心做的资源环境史研究就是受了这样一种启发,并做出了令学界瞩目的成就。而“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的开展也是源于“走向田野与社会”的理念和方法,是经过不断思考、总结从而凝练出的研究方向。他认为对基层文献的抢救功在千秋,而对农村社会的扎实研究迫在眉睫,所以中心师生要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带着问题意识努力探索。最后,行教授在此基础上对中心师生未来的工作提出几点意见和希望:一是时间上,从社会史角度打破传统历史分期;二是空间上,走出小区域,培养大的背景关怀;第三,要注重在实践中自己摸索;第四,要加强多学科的训练,提高综合素养。在精彩的学术演讲后,行教授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更高要求,在座师生于受益匪浅的同时,无不为之感奋。

  “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自由提问和讨论交流。同学们就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踊跃向行教授请教,例如如何从社会史角度看待传统史学,怎样处理西方理论和本土化研究的关系,以及档案的解读方法等等,行教授都一一作了精彩详细的解答。

  行龙教授的演讲大大增强了中心师生从事社会史研究的信心和见识,为青年学者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次活动营造了一种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为师生搭建了一个相互砥砺、切磋的平台,对中心未来进一步提升整体学术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