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举行2010届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作者:李嘎 上传日期: 2010-06-22 阅读次数:

       5月29日、30日,中心分别举办了2010届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共有4位博士生和8位硕士生参加了答辩。
       5月29日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中心邀请到了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吴景平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行龙教授、岳谦厚教授、王李金教授,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建生教授等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参加答辩的4位博士生为常利兵、苏泽龙、邓宏琴、许永锋,他们提交的论文题目分别是“红旗飘飘:西沟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技术变革与集体化时期乡村社会重构——以太原市花塔村为中心的田野与社会研究”、“‘翻身’与‘翻身’之后:集体化时代乡村运作机制中的权力实践”、“中国农村合作运动中的‘商资归农’问题——以1930年代为中心的研究”。整个答辩过程严格按照“导师介绍答辩人基本情况——答辩人就学位论文进行陈述——答辩委员及答辩主席提问——答辩人就提问进行答复——答辩委员会投票——答辩主席宣布答辩表决决议”等程序进行。经过一整天严谨、热烈的问答及公平、公正的投票表决,4位博士生全部顺利通过答辩,答辩会取得圆满成功。
       从本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看,集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问题受到了极大关注,数量占到了3篇。他们均是关于典型村庄的个案研究,在严格、全面的史料爬梳之外,秉承“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学术理念,对所探讨村庄有过多次深入细致的田野工作实践,可谓“辛苦备尝”,积数年功力终成今日的喜人成果,也充分证明中心的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研究走在了全国的最前沿。另一篇关于1930年代“商资归农”问题的讨论,也通过丰富的资料考证,清晰再现了“商资归农”兴起、发展和终结的历史进程,同样很值得肯定。
       5月30日的硕士论文答辩会,由来自山西省社科院的孙丽萍研究员担任答辩主席,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行龙教授、郝平副教授、张俊峰副教授、胡英泽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张仲伟、李德平、杨瑾、侯晓东、郭战成、曹雪峰、王锋、雷亚旭等8位同学参加了答辩。8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涉及了近现代民间契约文书、近代毒品问题、明清堡寨、清以来土盐问题、根据地煤矿业、根据地医疗卫生、集体化时代扫盲运动、建国以后的灾荒等问题。他们分别以上述问题为切入,通过细致的资料搜集和田野工作,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因之而勾连起来的区域社会,均达到了既定的研究目标。这充分证明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经过严格的答辩程序,最后8位硕士生全部通过答辩。
       答辩会结束之后,中心主任行龙教授告诫全体研究生一定要怀着一颗对学术的“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博士答辩合影


硕士答辩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