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特聘教授张玲教授主讲第112期“鉴知”名家讲坛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22-03-22 阅读次数:

2022年3月16日,中心特聘教授张玲教授在中心教室做了题为《垂向、容积、三维历史:空间转向的新动向及对史学研究的启发》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三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的第一场。报告由张俊峰教授主持,李嘎教授和张力老师与谈。中心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本次报告共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张玲教授介绍了空间转向概念,介绍了自己最近研究内容,108米华东地区垂直生态和富容的地质,提到了生态史、地质史、人类世的概念,介绍了空间和空间性作为历史主体的意义。第二部分,张玲教授指出了空间转向理论的来源,指出二十世纪后半期地理学研究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关注和欧洲哲学、社会学理论对空间转向有巨大作用,认为GIS技术等对空间转向有重大意义,张玲教授介绍了国外学者施坚雅、包弼德的空间理论对国外中国史研究的影响。第三部分张玲教授介绍了以往空间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二维平面,将空间抽象为地区,将边界抽象为线条,将地点抽象为缺乏内涵的点,认为它忽视了第三维度即垂向,认为空间是三维立体的,世界和事物是富含容积的;历史在三维富容的状态中发生的同时,历史也在不停地创造和改造三维富容的状态。第四部分,张玲教授介绍了这一理论的新动向和对史学研究的启发,认为应当注重三维立体性,超越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语言学和文化转向(社会和文化的建构主义),从而实现新的现实主义转向,认为新物质主义转向对环境史和生态史研究尤其重要,认为应当创造物质性的转向。

在与谈环节,行龙教授结合晋水流域的研究,对垂向空间理念对历史学研究的价值给予了肯定。胡英泽教授指出如何讲好“深度”的故事,黄土高原垂向研究大有可为。李嘎教授从历史地理角度出发,指出中国学者已经意识到空间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共性。张力老师联系社会学的空间意义,指出历史研究的空间转向,拓展了历史研究的可能性、推进了区域社会史研究,并为研究成果纳入国际学界有较高价值。

最后,张玲教授对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回应,报告在热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