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泽
胡英泽

         胡英泽,男,山西永济人,1973年6月出生。1992年—1996年山西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学士学位。2000年—2003年山西大学历史系学习,获硕士学位。2003年—2008年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山西省历史学会秘书长。曾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华北区域社会史。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时期鱼鳞册地权研究、水利社会史、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等。
        2005年2月至7月为陕西师范大学青年访问学者。2010年2月至4月,日本东京国际大学短期访学。2012年10月,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短期访学。

        201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发表论文:
       1、《近代华北乡村地权分配再研究——基于晋冀鲁三省的分析》,《历史研究》2013年第4期。《文化纵横》2013年第6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18日期以《中共土地改革具有深厚社会基础》为题进行提前刊发。

       2、《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基于山西、陕西、河南省部分地区乡村水井的田野考察》,《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3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8000余字。
       3、《流动的土地与固化的地权——清初至民国关中东部地册研究》,《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
3万字。入选《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4、《近代地权研究的资料、工具与方法——再论“关中模式”》,《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2万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1期转载。
       5、《理论与实证:五十年来清代以降鱼鳞册地权研究之反思——以“太湖模式”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3期,2万5千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明清史》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

       6、《未分配的果实:土改前后晋西南的果树分配与乡村经济》,《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史》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7、《近代中国地权分配基尼系数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史》2021年第3期全文转载。

       8、《营田庄黄河滩地鱼鳞册及相关地册浅析——一个生态史的视角》,《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1期,3万字。
       9、《清代苏州鱼鳞册中的业佃并录考释》,《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1期。

       10、《历史时期地权分配研究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以<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为中心》,《开放时代》2018年第4期。

       11、《清代山西晋水流域的乡村地权与水利——以乾隆四十二年古城营<九渠地亩册>为中心》(第一作者),《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1期。入选中国知网的“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由知网翻译成英文,通过知网平台进行海外推广。

       12、《“凑片为业”与明清农户土地的“连片化”——兼论传统乡村地权研究的可能走向》(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4期转载;《历史与社会文摘》2020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2020年第8期论点摘编。

       13、山西省文倚村地权分配长期趋势研究(1713—1892)》,《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3期。

       14、《清代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4期,2万字。

       15、《清代关中土地问题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明清史》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16、《清代山陕滩案中的征租问题研究》,《清史研究》2020年第6期。

       17、《灾荒与地权变化——清代至民国永济县小樊村黄河滩地册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1期,8000字。

       18、《水井碑刻里的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8000字。

       19、《河道变动与界的表达—以清代至民国的山、陕滩案为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七卷)2006年,3万字。
       20、《凿池而饮:北方地区的民生用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2辑,2万余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明清史》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21、《牵渠的由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辑,1500字。

       22、《古代北方的水质与民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2辑,3万字。《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4期转载5000余字。《新华文摘》2009年第17期论点摘编。

       23、《明代九边守战与生活用水》,《史林》2009年第5期,1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明清史》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24、《引渠用汲:明清黄土高原日常生活用水研究》,《东洋史訪》(日本)2014年第21号。

       25、《晋藩与晋水:明代山西宗藩与地方水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2期。

       26、《引渠用汲:明清黄土高原日常生活用水研究》,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编:《山西水利社会史》(社会史研究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27、《黄河泛滥、河道变迁与农地制度技术策略——以清代至民国的山、陕黄河滩地历史文献为中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3期。

       28、《神、水、人:北宋以降晋祠主神变迁及相关史料新辨》(第一作者),《中国农史》2023年第4期。
       29、《集体化时代农村档案与当代中国史研究—侧重于资料运用的探讨》,《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期,1万余字。
       30、《土改后至高级社前乡村地权的变化——基于山西省永济县吴村档案的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3期。

       31、《“重划”与“复议”:“四清”时期清理农村阶级成分问题再研究》(第二作者),《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6期。

       32、《外来户、土改与乡村社会——以山西省永济县东、西三原村为例》(第一作者),《开放时代》2017年第1期。

       33、《区域、阶级与乡村役畜分配——以20世纪30-50年代山西省为例》(第一作者),《开放时代》2017年第4期。

       34、《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土改房屋分配及其变迁研究——以山西省永济县为例》(第一作者),《开放时代》2019年第5期。

       35、《明清时期中国家庭的“合家”研究》(第一作者),《开放时代》202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

       36、《“跨区域研究”的区域社会史—“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综述》(第一作者),《清史研究》2005年第2期,1万字。
       37、Journal of Mordern Chinese History,Vol。1,NO。2,December 2007,The past 20 year of mordern Chinese social history(第二作者),2万余字。
       38、《<新农村>与新农村建设》(第二作者),《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万字。
       39、《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第二作者),《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1万5千余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40、《观念、制度与资源利用——近代华北代食品研究》(第一作者),《云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5期摘转。

       41、《明清时期北方宗族与地方社会——以山西阳城白巷里望族为中心的考察》(第一作者),《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二、著作:

       1、《流动的土地——明清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社会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改邑不改井:沁河流域的水井与民生》(专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3、《凿井而饮:明清以来黄土高原的生活用水与节水》(专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

       4、《传统与变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乡村社会研究》(专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2年。

       5、《我们这一年:岢岚县扶贫攻坚典型人物口述史》(合著,排名第一),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

      6、《影像中国70年(山西卷)》(编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

      三、科研项目:
       1、“中国地籍管理史研究”,主持,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25180万元

       2、“当代山西农村基层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出版”,子课题负责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47),60万元。

       3、“清代以降鱼鳞册所见地权分配、流转与连片化经营”,主持,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BZS056),18万元。
       4、“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民生用水与节水”,主持,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06CZS019),8万元。

       5“清代至民国山、陕鱼鳞册地权研究 ”,主持,2011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11YJA770016),9万元。

       6、“1900-1958年的山西乡村地权——基于集体化时期农村档案的研究”,主持,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万元。

       7、“清代至民国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及地权研究”,主持,2009年山西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编号0905222),5万元。

       8、“明清以来山西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参与,2005年山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编号0505304),20万元。      

       9、“明清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山陕滩案与地方社会”,主持,2004年山西省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43203),2000元。

       10、“新见北方地区鱼鳞册及相关地册研究”,主持,201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编号2010310),5万元。

       11、“20世纪前六十年的山西乡村地权——基于集体化时期农村档案的研究”,主持,2014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4304),5万元。

       11、“资源与边界——山西省与周边省份行政区域界线争议与勘定的历史考察”,主持,2011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编号2011041015-02),4万元。

       13、“齿居晋而黄:近代山西的民生用水与地方疾病”,主持,2006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编号20061029),自筹经费。

      四、获奖情况:
       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10。

       2、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流动的土地——明清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社会研究》),2009。

       3、山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基于山西、陕西、河南省部分地区乡村水井的田野考察》),2008。

       4、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流动的土地与固化的地权——清代至民国关中东部地册研究》),2010。

       5、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清代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研究》),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2012.08。

       6、山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流动的土地:明清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社会研究》),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2014.08。

       7、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近代华北乡村地权分配再研究——基于晋冀鲁三省的分析》),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2016.10。

       8、山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凿井而饮:明清以来黄土高原的生活用水与节水》),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2020.12。

       9、山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凑片为业”与明清农户土地的“连片化”——兼论传统乡村地权研究的可能走向》》,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2022.11。

       10、2013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论文《近代华北乡村地权分配再研究——基于晋冀鲁三省的分析》),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07。

       11、2014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论文《清代关中土地问题初探》),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08。

       12、2018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著作《凿井而饮:明清以来黄土高原的生活用水与节水》),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9.10。

       13、2021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论文《近代中国地权分配基尼系数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2.08。

       14、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论文《流动的土地与固化的地权——清代至民国关中东部地册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