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刊发韩祥教授论文
作者:社会史中心 上传日期: 2022-09-22 阅读次数:

《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刊发韩祥教授《民国时期华北灾赈货币形态变动与赈农模式转型》一文。

文章认为,清末民初的系列币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城乡银钱流通结构,直接推动了民国时期灾赈货币形态的变动与赈农模式的转型。随着华北主体小额通货逐步由制钱转变为铜元以及华北农村钱荒的恶化,清末至民国前期的灾赈货币形态经历了“以铜元为主”“银元为主、铜元为辅”“银元独大”的格局更替,导致灾赈中城市向农村地区输送小额硬通货、缓解农村钱荒的传统功能日益衰减。至1920年代,由民间赈灾团体倡导的农村合作运动逐渐将赈农模式转型为农贷模式,并在1930年代初的“商资归农”运动中达到高潮。但因农贷活动存在规模有限、贷款及其偿还俱为银元等不足,随着铜元的不断贬值,农民在“存铜还银”中利益严重受损,故农贷既无力扭转农村金融的枯竭趋势,也无法解决农村的小额硬通货短缺问题,最终归于失败。